英伟达CEO黄仁勋(Jensen Huang)
当前局势对于英伟达CEO黄仁勋(Jensen Huang)来说,实在太难了。
六个月前,英伟达在投资人心目中堪称美国经济领头羊,不仅获利和股价冲上云霄,而且放眼 AI 芯片领域也是“打遍天下无敌手”,堪称是全世界最值钱的科技公司之一。
但现在,黄仁勋和他的英伟达却面临美国对华施加关税带给企业的“梦魇”——特朗普政府要求英伟达“未来无限期”对中国禁售H20芯片,导致该公司将损失约55亿美元(约合人民币400亿元)季度收入。据测算,年初至今,英伟达市值已经蒸发超过6万亿元人民币。
而黄仁勋的对策是:跨越太平洋来中国。
4月17日,黄仁勋卸下经典“皮衣”,穿上西服到访北京:前脚与风靡全球的中国DeepSeek创始人梁文锋会面,后脚在人民大会堂会见,以及与中国贸促会会长任鸿斌举行会谈。黄仁勋直言美国政府加强芯片出口管制已对英伟达业务产生重大影响,他强调,英伟达将继续优化符合监管要求的产品体系,坚定不移地服务中国市场。
4月18日,黄仁勋到访上海,他直言AI发展潜力巨大,各国应加强合作与共享,推动共同进步与世界繁荣。中国市场对英伟达十分重要,英伟达遵从各国法律,也秉持对中国市场的承诺,并致力于以最好的方式为中国市场提供服务。
另外,英伟达方面早前还向钛媒体AGI进一步回应称:“我们定期与政府领导人会面,讨论我们公司的产品和技术。”
显然,如今的黄仁勋已经在两边立下承诺:海湖庄园留下未来4年美国生产5000亿美元(超3.6万亿)AI基础设施,并将世界性能最强AI芯片首次在美国制造;在北京,他表示英伟达将“不遗余力”继续阉割,对中国销售合规AI芯片。
无论这场风波影响几何,这对于一个常年远离政治圈的亿万富翁、62岁的黄仁勋来说,已经是最好的结局了。
美国总统特朗普最新表示,“黄仁勋是很了不起的人,已经变成我的朋友,我一点都不担心他”。特朗普强调,美国与中国之间正进行“良好的”私下沟通,他对达成协议感到乐观。但他没有提供任何关于美中私下贸易谈判的具体细节。
关税风暴下,黄仁勋26年来首次学“库克做人”
此次黄仁勋旋风来华意义重大。
虽然英伟达称有“定期”交流,而且是今年三个月内第二次到访中国,但我们已经不记得上次黄仁勋会见中国官员是什么时候了。
钛媒体AGI根据谷歌搜索等方式后分析认为,此次可能是英伟达入华26年来黄仁勋首次穿上西服与中国官员会见。
早在2005年6月21日,英伟达NVIDIA(新加坡)有限公司北京代表处正式开业,位于国贸中心一号楼的29层。
当时,英伟达首个中国区负责人、时任NVIDIA中国区销售总经理,也是如今McAfee大中华区董事总经理的文振邦表示,该代表处将负责英伟达中国区域营销、促销、客户服务和技术支持等工作,与NVIDIA在深圳、上海和香港现有的办事处和设计中心形成互补关系。
在此之前,英伟达在中国的业务均由骏兆公司进行销售总代理,并已与联想达成十余年的合作关系。同时,英伟达还与本土显卡制造商合作,开发专门面向中国消费者的产品——这也是英伟达与众不同的销售模式,英伟达不直接售卖芯片和显卡产品,而是通过技嘉、戴尔、七彩虹等合作伙伴对外销售,但阿里等直销大客户除外。
英伟达北京代表处开业当天,400多位嘉宾不仅见证了这一重要时刻,还体验了英伟达中国过去30年来从未对媒体开放过的特别活动——参观当时北京知名的“520俱乐部”网吧,并参与一场精彩的游戏竞赛。
入华近三十载,英伟达中国员工已增长接近4000人,几年间员工增长了近56%,在北京、上海、深圳、香港都设有分公司与办事处。而员工离职率非常低,一旦加入英伟达,你就不会轻易离开,年离职率仅为0.9%。
财报显示,2022年首轮美国商务部对华实施出口管制之前,英伟达在中国的季度收入一度达到21亿美元,但到2023年和2024年,AI热潮下,除了有一轮“报复性”销售收入增长外,几乎处于增长“过山车”行情。
财报显示,在截至1月的2024自然年中,英伟达中国区年营收171.08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248.30亿元),为史上最高,比前一年103.06亿美元增长66%。
同时,英伟达2025财年中,53%的收入占比来自美国以外的地区,中国是英伟达的第二大销售额地区:美国占比47%排第一,中国大陆占比13%排第二。
然而,无论是在美国,还是在中国,黄仁勋都极少与政治官员接触,尽量远离政治活动。
《黄仁勋:英伟达之芯》作者斯蒂芬·威特称,黄仁勋完全对政治不感兴趣,从不为任何政治人物站台或者募捐,从不发表任何政治观点,而且从未有过做客海湖庄园的经历,还缺席了特朗普的就职典礼。
同时,钛媒体AGI还独家了解到,黄仁勋只有7个月前被邀约一次进入美国白宫,此外他从未参加白宫活动。而在中国,2023年和2024年,工信部、商务部等多个部门曾多次多种途径邀请黄仁勋访华,都被他所拒绝了。要知道,过去三年来,苹果CEO蒂姆·库克(TimCook)已经与十多位中方官员会见。
黄仁勋更多还是希望做技术、合作伙伴的“布道者”。因此,英伟达几乎不参加中国任何国际性展会如进博会、服贸会、链博会等,随着英伟达中国变成亚太区直接管理,英伟达仍然在中国也建立所谓的“核心圈”,在热潮中将一部分行业人士、媒体排除在外,展示出谨慎与“高傲”态度。
所以,这或许也是黄仁勋“破天荒”在北京与中方官员交流被央视等大范围报道的重要原因之一。
为什么黄仁勋近30年来首次选择与库克一样,专门到访北京和上海与中方会面?背后原因主要有三层:
黄仁勋当时强调,尽管拜登政府试图将中国与美国芯片供应脱钩这一道路“绝对应该走下去”, 但在未来10或20年内,供应链完全独立是不现实的。
有分析机构指出,如果美国继续强硬执行当前政策,未来五年英伟达一些产品的占有率,恐怕将下跌高达30%。
随着特朗普上台,今年4月这次可以说黄仁勋为了公司的未来和发展破例了,他不仅买了高达100万美元/位的门票,去和特朗普面谈,而且还跨越太平洋到访中国面谈,希望以此达到一种平衡。
然而,黄仁勋失策了。
尽管英伟达宣布将首次投入重资在美国制造最先进的AI芯片和超算集群,并与台积电等企业未来四年投资5000亿美元构建AI基础设施,但特朗普却没有换回H20继续在华销售的交易,而是选择制裁。
据《华尔街日报》报道,黄仁勋并未放弃中国市场。英伟达私下里反对任何新的限制措施,并表示中国已经能够生产一些与其“特供版”H20具有相同水准的芯片。
有报道称,4月10日前后,已经知晓内情的英伟达并未提前警告至少部分主要客户,最终导致很多中国公司仍在预计H20芯片将在年底前交付,并未意识到即将出台的限制措施,而且就连英伟达中国销售团队也被隔离在信息墙之外,在公告发布前似乎也未得到通知。
消息一出,4月16日英伟达股价大跌近7%,市值一夜蒸发18800多亿美元。
而另一家半导体巨头AMD在4月16日也警告,由于特朗普政府最近对向中国出口先进芯片作出限制,该公司预计将产生高达8亿美元的费用损失(计提)。
《华尔街日报》认为,美方的最新遏华行动,在一定程度上与中国DeepSeek以较低算力构建出强大模型的惊人突破有关。尽管这些政策变化只影响到英伟达和AMD等公司相对较小的一部分业务,但粉碎了其在未来不受阻碍地向中国销售芯片的任何希望,比如英伟达无法通过调整芯片设计来绕过美国的销售限制。
三个月前,黄仁勋曾来华参加英伟达中国年会,在深圳、北京、上海等地见了英伟达员工、初创公司创始人和开发者。
这三个月里,英伟达股价跌了1/4(26%),市值损失近900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6.57万亿元),期间既有 DeepSeek 对英伟达算力叙事的影响,也受特朗普的关税政策波及。
香颂资本执行董事沈萌分析称,英伟达是美国科技巨头当中,受中美贸易战、科技战冲击最严重的代表性企业,其AI芯片正是美国要打压中国的领域。黄仁勋是中美贸易战爆发之后第一个,也可能是近期内最后一个在北京稳住市场的美国科技企业掌门人。沈萌强调,中国短期内无法与英伟达割裂,会与黄仁勋合作找出解决方案;长期而言,中国企业能通过知识积累,在高端芯片研究上取得突破,美国出口禁令效应就会降低。
业内预计,在H20出口遭到特朗普政府最新限制后,英伟达会继续推出新的符合监管要求、特供中国市场的推理芯片。
但所有人依然认识到,黄仁勋内心还是希望:英伟达不愿当中美关税热战下的“棋子”。
有消息称,4月17日黄仁勋还在北京会见了DeepSeek创始人梁文锋,讨论如何为中国设计下一代芯片,以满足客户需求以及中美双方的监管要求。
央视评论称,今年以来,中国AI企业对DeepSeek横空出世,一方面表明美国对中国高端芯片的出口禁令没有达到限制中国AI产业发展的目的;另一方面中国市场巨大,AI产业前景广阔,会给国内外上游的芯片企业创造巨大的市场需求。中国是经济全球化的受益者,更是贡献者,中国的发展是世界的机遇。“在美国滥税关税之下,我们乐见像英伟达这样的全球企业继续深耕中国。”
国产AI芯片加速落地,寒武纪上市五年来首次实现季度盈利
花旗集团分析师4月16日在一份报告中指出,随着中国云厂商最初计划在2025年使用H20芯片满足50%的AI加速器需求,但随着限制令出台,现在可能会转向华为和寒武纪的产品。
就在4月18日晚,国内AI芯片龙头寒武纪(SHA: 688256)发布今年一季度财报,引发市场关注。
寒武纪财报显示,今年第一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1.11亿元,同比增长4230.22%,暴增了42.3倍;净利润3.55亿元,同比扭亏,上年同期净亏损2.27亿元;基本每股收益0.85元。
这是寒武纪上市五年来首次实现季度盈利。2021年至2023年期间,寒武纪净亏损额分别为8.25亿元、12.57亿元、8.48亿元。从2017年到2024年,寒武纪7年累计亏损超过56亿元。
寒武纪在财报中表示,报告期内公司持续拓展市场,积极助力 AI 应用落地,使得报告期内收入较上年同期大幅增长。
值得注意的是,钛媒体AGI根据财报分析认为,今年Q1寒武纪研发投入2.35亿元,同比增长约38%,如果加上当期补贴7700万元,全年研发投入有望超过10亿元。同时,财报中披露,截至Q1公司预付款9.73亿元(包括晶圆厂定金),存货创历史新高的27.6亿元,都比去年同期提升30%以上。
这意味着,寒武纪公司核心业务已开始产生实质性盈利,收入、利润、研发都已经达到历史最高水平,背后应该是有大客户支撑。有消息称,两家国内互联网巨头去年大量购买寒武纪产品。
寒武纪成立于2016年,专注 AI 芯片,产品包括云端智能芯片、加速卡及训练整机和边缘端产品,芯片应用于云服务器、数据中心等云、边、端各个领域,公司业务还包括IP授权及软件、智能计算集群系统业务。
2024年,寒武纪股价累计涨幅404.67%,成为科创板上最大涨幅个股。2025年初至今,寒武纪股价涨幅达3.70%。
“寒武纪对标的是英伟达。”有分析人士认为,市场对寒武纪的追捧,可能也折射出市场对于国产AI芯片的期待,叠加了情绪加持。
事实上,自从特朗普上台之后,中国芯片产业发生了巨大变化。
4月17日,台积电发布Q1业绩,营收达8392.54亿新台币,同比增长41%;净利润3616亿元新台币,市场先前预估3467.6亿元新台币,大增近60%。公司维持2025年的预期不变,全年营收增长将在20%-30%之间。
台积电董事长兼总裁魏哲家在回应关税影响时提到,目前尚未看到客户行为有任何变化,公司也不会因关税问题调整全年增长预测,但关税政策的潜在影响存在不确定性与风险,台积电会继续审慎观测变化调整运营策略。据悉,截至2024年年底,美国是台积电最大的出口国,占其总收入的60%,前五大客户中的苹果、英伟达、高通、AMD均来自美国。
受智能手机处在淡季所影响,HPC(高性能计算)对台积电的业绩贡献已经不只是“半壁江山”,在第一季度其占总营收比重已达到59%,这背后主要包括AI训练和AI推理需求所驱动的全球AI基础设施投资高潮。
有业内人士分析称,中国科技企业的算力投资增速更快,甚至比美国更激进。虽然中国也面临算力泡沫的风险,但芯片断供风险才是第一位的。因此,国产AI芯片正在加速替代。
据观察者网,近期,华为最新AI加速器的量产消息,无疑如同在平静水面投下巨石,激起层层涟漪。其效仿了英伟达最新一代的GB200的Chiplet模式,采用多die拼接封装的方式,强化了算力性能。有分析评估,华为新算力性能大概能达到H100的80%,Scale Out带宽已经可以匹敌英伟达最先进的GB200。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华为云发布了CloudMatrix 384超节点技术。通过超节点架构的集群优化如无收敛组网、高速总线互联,实现了多卡协同下的整体性能提升,基于CloudMatrix 384部署的DeepSeek-R1模型,单卡推理性能可达1920 tokens/s,基本接近H100水平。
对于AI大模型训练来说,GPU算力性能至关重要,这将决定于大模型性能优劣。因此,中国企业自研AI芯片加速落地,对于英伟达来说无疑是一哥“噩耗”,尤其中国坚持科技自立战略,正以系统性的制度创新突破“卡脖子”困局,将外部技术封锁压力转化为内生创新动能,加上美国政府加征关税和半导体出口管制,不断蚕食英伟达在中国的销售布局。
科技咨询分析公司Moor Insights & Strategy分析师帕特里克·穆尔黑德(Patrick Moorhead)表示:“这扼杀了英伟达进入一个关键市场的渠道,他们将在中国失去发展动力。最终,中国企业会转向华为。”
Counterpoint研究副总监Brady Wang表示,美国对华AI芯片出口限制将改变生产的地域分布,短期内延缓区域需求。
今年2月,有消息称,特朗普政府正在制定更加严格的半导体限制措施,并迫使关键盟友加大对中国芯片行业的限制,这预示着美新政府将扩大上届政府对华实施的技术限制。
针对黄仁勋来华,环球时报在4月19日评论文章中称,黄仁勋来到中国、强调中国市场“至关重要”,某种程度上可以视作美企对美国政府贸易保护主义政策的间接抵制,反映了美国科技界、企业界将中国视作机遇而非威胁、要合作不要“脱钩”的呼声,有很强的代表性。
文章强调,中美关系希望在人民,基础在民间,未来在青年,活力在地方。如果美方一意孤行,继续对中国搞关税讹诈,鼓动中美“脱钩”,来自选民越来越清晰的反对声音恐将成为华盛顿无法回避的政治现实。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林剑曾回应指出,中方已多次就美国恶意封锁打压中国半导体产业表明严正立场。美方将经贸科技问题政治化、泛安全化、工具化,不断加码对华芯片出口管制,胁迫别国打压中国半导体产业。这种行径阻碍全球半导体产业发展,最终将反噬自身,损人害己。
(本文首发于钛媒体App,作者|林志佳)
Copyright © 2008-2020 【新宝配资】深圳海商汇创新投资有限公司 粤ICP备18158468号-1 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